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集合3篇

更新时间:2024-03-17 来源:读书笔记 点击:

【www.hnszbcy.com--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1

一本好的书应该是不仅在其专业性方面给人以知识和启蒙,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给人以无限的使命感。《江村经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答辩论文,而其内容则源自1936年其在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作者通过试验检验的理论总结是这本书的生命源泉。试验让费孝通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资料,也让他的理论有了支撑,从而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成就了他。

在费老先生的书的序言中,老先生特别提到: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妻子即是在陪同他考察时不幸遇难的,老先生的至情至性,使他对妻子难以忘怀,而这也成为他从事研究和成就事业的动力,在他以后的路程中对妻子的不舍和爱陪伴了他一生。

在书的开头,布马林诺夫斯基的序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概括和精要。在序中马对文章内容做了精要概述,他总结道;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在生产的过程。我读过之后发现也确是如此,在整部书中,费老先生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细微处着手,历时两个月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研究,包括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亲属关系、农业、贸易等各个方面,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对中国农村的历史现状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尤其是第十二章《蚕丝业》,它是所有分析中的精华之篇,蚕丝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原则的变革,进而影响了其它关系。费先生从历史角度出发,进行动态分析,而得出科学令人信服的结论。他通过分析当地蚕丝业的发展和变迁,揭示了资本、文化、技术在社会个层面的互相博弈。一个30年代的小村,所折射出的是国际蚕丝市场的变幻、村民的欲望、利益集团的贪婪,通过分析这些我们看的清清楚楚。费先生分析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是必要的,费老先生甚至描述了改革的全过程,但他同时也也认识到改革中的困难:改革者未能控制价格,直接原因是资金问题。外部和传统力量相互碰撞,使人们看到了改革的前景,但又顾虑重重。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成为他今后几十年特别是他后来重访江村的首要原因。

他还提到农村传统习俗,那些任何在现代人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习俗,在他的研究下显出了其历史存在的合理解释。这也就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比如说生辰八字,通常中国的家庭,在订婚前总会测算男女之间的八字,即年、月、日及时辰。()媒人把女方的红贴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男方父母则拿着它去找算命先生。其实算命先生在这里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父母心中早有选择,他们给算命先生一些暗示,操纵着最后的结果。

然而算命先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婚姻是包办的,从一些不了解的候选人里,要想选出一个合适的女孩子无异于赌博。每户人家都想找最好的媳妇,这个好,意味着能生育,能干活。算命先生不仅是充当作出决定的一种工具,同时,也被用作把错误的责任推卸给上天意志的一个办法。如果你的婚姻不完美,那么这是命运,这实际上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制度。费老先生的研究找到了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算命存在的深层原因,这就是:心理安慰。

在书中老先生提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最终解决中国土地的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让我再重申一遍,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措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的。费老先生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是恢复农村企业。暂且不论这个观点对不对,至少这是费老通过具体的调查得出的,而且今天乡镇企业确是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村问题任然是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问题任然没有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可是离富裕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解决农村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调查,作为一个社会学学生,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甚为赞赏: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当今一个中国人对西方文明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有反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本书中未发现这种迹象。事实上,通过我个人同费博士和他的同事的交,我不得不羡慕他们不持民族偏见和民族仇恨——我们欧洲人能从这样一种道德态度上学到的大量东西。这也正是我所推崇的地方,一个学者只有毫无偏见,专心于自己的学术,有着自己的道德原则,遵守学术道德,才能在学术上和社会上赢得大家的尊重。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时期,红色革命也愈演愈烈,但费孝通并没有偏袒或惧怕哪一方而是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农村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并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观点,为解决农村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明确的,这就是满足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基本需要。”纯朴而原始的愿望诉说着一个爱国者的赤子之心。他知道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最好的交代就是搞好自己的研究,为寻求新的民族出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只有齐心协力,认清目标,展望未来,才不辜负于我们所承受的一切牺牲和苦难。”这是费老提出的期望,也确是我们所应做的

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2

说它是小说,不尽然,毕竟从概念上来定义的话,江村经济是一本社会研究必读专著,其中的社会调研过程、成果以及实地调查中的理论都是学术性极强的,这是一个社会调查的实例,一部内容翔实、调查手段新颖的调研报告。但我又不愿简单地把它看成晦涩的学术专著,因为能让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能一气呵成读下来的书,自然不缺巧思与情节。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把开弦弓村这个小村、这个相对与外界交流较少的“小社会”分析的十分透彻。“人与人是如何连结的?”,“经济社会如何运转起来?”,“村中近几年的一切变化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以上问题在书中被反复提及并联系起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它不是某家某户某人的故事,却是这个时代江南小村的缩影。

我对费老讲到的很多问题都颇感兴趣。读现象觉得奇怪和难以理解,读完解释分析以后才知晓社会这架精妙的仪器——如果不把它拆开一点点看的仔细,是完全无法了解其运作模式的。管中窥豹的想法绝不应出现在社会调查(尤其是这种小范围概况式的调查中),我也深感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调研”根本称不上有任何意义,以后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去尝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毕竟这是我兴趣所在。我也希望我能在学术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全局观和思考现状背后内涵的能力。路漫漫,还是说回书吧。

费老笔下的开弦弓村是太湖旁一个十分平凡的平原小镇,这里水道纵横,农业发达。调查的地点在当时的中国具有一定代表性,这里是江南富庶之地,农民们的生活算不上困苦,于是我们可以有很多除了温饱活命以外的事可以谈;但这里自然也称不上富裕,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数据体现了每一户人家要如何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如何通过副业赚钱,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又与经济利益挂钩的。调查的时间也很巧妙,作者实地探访之时正值中国千年变局时期,社会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小村子没那么开放,但也足以因为世界工业发展、中国遭受侵略而产生巨大变化。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生丝价格下跌,村内的主要副业——丝织业受到重创,由此又引发了其他副业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等一系列社会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型工业国家,其变革的路径必然与欧美等国家是不同的。但社会制度的变革必然十分艰苦。因为社会制度由人构成,而要是想形成另大部分个体的“人”所能接受的社会制度需要的不仅是时间,也是很多次的尝试以及在尝试中错误经历带来的挫折,这些血肉骨架共同成长,最终构成了20年后《再访江村》中费老看到的新的江村面貌。

以上是对本书大体描述,我也是第一次这么流畅地写一篇读后感。书中的社会报告涉及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此地的婚姻制度、继承制度、职业分化以及贸易等话题,有思考,但更多的算是感触,以后有机会可以细写。

总之,本篇也算是个新尝试,我不仅要努力阅读——去看一些有难度、有意义、并且于学术有益的书籍,也将忠实地记录下读书后的所感。希望以后读起来的时候会觉得现在写下的东西幼稚,就像今天的我已经不想看一个月前发在这个公众号里的牢骚了,人总是要多些思考才能成长,鉴于这个公众号现在还没人看,那就自勉罢。

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3

一、求学生涯和《江村经济》的诞生

费孝通的求学之路谈不上坎坷,但是却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最初的大学生活是在东吴大学医学预科班度过的,由于参与反对校医打人的一次风潮被学校暗示转学,此后转入燕京大学。至于选择社会学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军阀之间混战,社会文化方面的交锋很厉害。他抱着了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的想法选择了社会学。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得到吴文藻老师的大力栽培,并为其定下了将来出国留学的计划。燕京大学毕业后,费孝通进入清华社会学与人类学系的研究生院读书,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的机会。1936年他只身前往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师从著名的社会学家马林诺斯基,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费孝通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是跟史禄国教授学习的。史禄国一心想把费孝通培养成自己的学生,后来由于情况不允许,他同意费孝通在清华学习告一段落后到英国学习深造。但是史禄国坚持让费孝通在国内做一年社会调查,然后带上材料出国留学。史禄国是个俄国人,他害怕费孝通出国后,在同行面前丢了自己的脸,于是他坚持让费孝通在国内做调查。通俗点讲,就是要给费孝通再补补课。费孝通带着新婚妻子王同惠来到广西瑶山做调查,调查过程中费孝通误踏虎阱,腰腿受伤。王同惠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这次瑶山调查以失败告终。伤愈后,他回到农村的老家休养。在姐姐的介绍下来到江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之后他带着这些调查资料来到英国,最终整理而成《江村经济》,并成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二、《江村经济》的写作背景及缫丝业改革

作者以长江下游、太湖东南岸一个名叫开弦弓的村为背景,描述了这个村子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从而折射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迁过程,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的感情。企图通过这种客观的调查,发现中国农村的问题所在,从而对未来农村变迁和发展提供依据。

本文来源:http://www.hnszbcy.com/baogaofanwen/53677/

为您推荐

读书笔记 大学篇精选五篇

笔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ǐjì,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 大学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22:12:29   读书笔记2000字大学篇   读书笔记2000字《热爱生命》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锦集4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锦集4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22:12:25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及摘抄  

读书笔记一篇2000字精选五篇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201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分为上下两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笔记一篇2000字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22:12:18   读书笔记2000字10篇   读书笔记10000字  

关于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三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22:12:13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   关于教育书籍的读书笔记500字左右  

关于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7 18:09:01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100篇精简